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王湛南宋
全宋文·卷四一九七
王湛商州(治今陕西商县)人。
略通书史,多机数,避乱入,事守臣邵隆。
隆守商州随归,渐补以官。
绍兴九年右修职郎陕西都转运司主管文字。
次年召赴行在,除枢密院计议官
以直秘阁制置陕西诸路军马兼措置河东忠义军马司参议官
绍兴二十年权发遣阆州
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五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三二、一三六、一四○、一四一,《南宋书》卷二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寿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天长人字康叔
朱巽子。
以荫为将作监主簿
历知岳州阆州,有政绩。
又知广德军
母刘氏为妾,方娠而出嫁民间。
寿昌生数岁始归,母子不相闻五十年。
神宗熙宁初,弃官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求之,得于同州,乃迎母并二弟归,由是以孝闻。
仕终中散大夫
卒年七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汝贤南宋
全宋文·卷四○○九
何汝贤高宗时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稼南宋 ? — 12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5 【介绍】: 邛州蒲江人字南叔号缩斋
宁宗嘉定七年进士
真德秀一见,以国士期之。
成都,转九陇丞。
制置使崔与之闻其名,辟为本司干办公事
持论不阿,忧世甚切。
兵入,辟通判沔州,知洋州,创山寨,募义兵,日夜为守御计。
后以直秘阁沔州,坚守城以御兵,城既陷,死之。
谥忠
有《缩斋类稿》。
全宋文·卷七二六四
高稼(?
——一二三五),字南叔号缩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载弟。
嘉定七年进士
宝庆三年通判沔州,知洋州,为利州路提刑兼权兴元府,措置军民抵禦蒙古军。
差知荣州阆州,以直秘阁沔州利州路提刑
葺理创残,招集流散。
朝请大夫兼关外四州安抚司公事,驻守沔州
端平二年蒙古军大至,誓死坚守,城破,殉难。
龙图阁直学士谥曰忠
后以子斯得执政,累赠太师
著有《缩斋类稿》三十卷。
见《宋史》卷四四九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钦北宋
全宋诗
苏钦字伯臣一字伯承清乾隆仙游县志》卷二九),仙游(今属福建)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惠州录事参军
历知闽清闽县新建县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擢知巴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七)。
二十八年,知阆州,寻除利州路转运判官转运使,卒于官。
有《两汉提要》十卷(《仙游县志》卷三三),已佚。
事见《莆阳文献》列传第一八。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二
苏钦字伯承(一作伯成),泉州德化(今福建德化)人,迁居仙游
宣和六年进士第
惠州录事参军
绍兴间闽清闽县新建县
二十四年,擢知巴州,移阆州
三十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卒。
有《两汉提要》十卷。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七,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牟天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人,居通州
好古力学,不喜作趋时之文。
事母至孝。
母卒,与弟同居,尺布斗粟无所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炳文南宋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何炳文阆州(治今四川阆中)人,绍兴间贡进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思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登州人字彦先
进士
遭父丧,不仕。
经二十年始为宛丘县
吴奎荐补国子直讲,加秘阁校理
英宗时太子说书侍讲,直集贤院
神宗立,擢天章阁待制
常密疏陈政见。
欧阳修政府思恭尽力解救。
出知江宁、单诸州府,管干南京留司御史台
卒年六十一。
精通历数之学,曾天文院浑仪。
编著尧年至熙宁长历,当时鲜有及者。
全宋文·卷一○九七
孙思恭字彦先登州(治今山东蓬莱)人。
进士第,为宛丘,弃官去。
国子直讲,加秘阁校理,事神宗藩邸为说书,又为侍讲、直集贤院
神宗即位,擢天章阁待制
熙宁初出知江宁府邓州,移单州管干南京留司御史台
卒,年六十一。
著《尧年至熙宁长历》。
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唐英北宋 1029 — 10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71 【介绍】: 蜀州新津人字次功,一作次公自号黄松子
张商英兄。
少攻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
仁宗庆历三年进士
谷城,开古黄渎渠,溉田千顷,作《谕民》十篇以譬风俗。
代还,改著作佐郎
英宗立,转秘书丞太常博士,上《慎始书》。
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
帝方励精图治,急于用人,唐英王安石
有史才。
有《唐史发潜》、《仁宗政要》、《宋名臣传》、《蜀梼杌》等。
全宋诗
张唐英(一○二六~一○六八)字次功,一作次公(《东都事略》卷一○二《张商英传》),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
商英兄。
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进士
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谷城
阆州税。
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
熙宁元年卒,年四十三。
事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宁魂》及《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三○
张唐英(一○二六—— 一○六八)字次功自号黄松子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商英兄。
庆历三年进士,初调渝州南平曹掾,再调归州狱掾,移襄州谷城
代还,改著作佐郎
英宗即位,转秘书丞太常博士,迁屯田员外郎,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
熙宁元年六月卒,年四十三。
善议论,有史才,著《兴王正议》五十篇、《唐史发潜》六卷,《仁宗政要》四十卷、《嘉祐名臣传》五卷、《蜀梼杌》十卷(存二卷)等,又有文集若干卷。
张商英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宁魂》(《成都文类》卷五○),《宋史》卷三五一《张商英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宋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崇庆人号雪溪
高宗绍兴中,为阆中,弃官去,不知所至。
或言在四明雪窦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师范南宋 1177 — 12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49 【介绍】: 僧。
隆庆府梓潼人俗姓雍氏字无准
九岁出家,无资薙发,人称“乌头子”。
天台、雁荡,历住清凉焦山、雪窦、育王等寺。
理宗尝召入慈明殿说法,赐号佛鉴禅师
淳祐中,书遗表遗书及偈而逝。
全宋诗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鉴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
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
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
同年出峡,至荆南玉泉俨。
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
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岩瑞。
后至钱塘,见松源岳灵隐,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
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證修,又往西华秀峰破庵先,往华藏依遁庵演
三年复还灵隐
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
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
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岩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为首座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
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
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广利寺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
淳祐九年卒。
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
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赞等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师范(一一七八——一二四九)字无准俗姓雍梓潼(今四川梓潼)人。
年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
绍熙五年始具戒游成都,谒于老僧尧和尚,有省。
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人称乌头子
破庵灵隐大悟
月石溪天台、雁荡,历住清凉焦山阿育王,移住径山
召入大内说法称旨,赐金襕衣,加号佛鉴禅师
淳祐八年,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
次年三月,书遗表及偈而卒,年七十二。
其弟子编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五卷、《无准和尚奏对语录》一卷,今存。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释师范字无准
梓潼雍氏子也。
年九岁依阴平道钦和尚出家。
读书过目成诵。
南宋绍熙六年始腰包游于成都正法寺
请益尧和尚坐禅工夫。
曰。
禅是何物。
坐的是谁。
师于是昼夜体究。
一日如厕。
因提前话有省。
明年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
照问。
何处人。
剑州
又问。
带得剑来么。
师便喝。
佛照笑曰。
乌头子也乱做。
师贫无资薙发。
故人目之曰乌头子
破庵灵隐
师侍次时有一道者破庵
猢狲子捉不住奈何。
破庵曰。
用捉作么。
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师于言下大悟
未几同月石溪公天台雁宕。
时雪峰云和尚瑞岩留师分座。
夜梦一伟人。
手持把授与师。
次日明州清凉寺专使迎师。
方入院见伽蓝神牌书姓。
然其衣冠与梦所见无异。
住三年迁焦山次雪窦。
又奉旨领主阿育王
久之补双径。
无何召入大内修政殿说法称旨。
赐金襕衣加佛鉴禅师之号。
师住径山
其殿宇两遭回录。
皆两复新之。
又去寺四十里筑室百楹接待云水。
额曰万年正续。
次于其西数百步结庵。
为归藏之所。
又建重阁其上藏朝延所赐御翰。
师之先世居蜀。
遇乱绝嗣。
乃于山中设祠祀俗之祖父。
事闻于朝赐额曰圆照
以徵其孝思。
宋淳祐戊申乃筑室明月池上。
榜曰退耕。
是年三月日疾作。
遂升座谓众曰。
山僧既老且病。
无力与诸人东语西话。
今勉强出来。
将从前说不到的。
尽情向诸人抖擞去也。
遂起身抖衣曰。
是多少。
便归方丈。
十五日集众亲书遗表遗书数十言。
而与客言笑谐谑如平时。
至夜书偈曰。
来时空索索。
去也赤条条。
更要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逝。
停龛二七日
遗表上闻。
帝遣中使降香赐弊帛。
奉全身塔于圆照
师范
梓潼雍氏子。
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
经书过目成诵。
绍熙五年冬
登具戒。
明年
成都坐夏。
遇老宿名尧者。
请益坐禅之法。
尧曰。
禅是何物。
坐是何人。
受其语。
昼夜体究。
一日如厕提前话。
有省。
遂出蜀。
谒佛炤于育王。
炤问何处人。
曰。
剑州人
炤曰。
将得剑来否。
随声便喝。
炤笑曰。
乌头子乱做。
懒剃发长故。
佛炤室中。
尝以乌头子呼之。
久之。
欲观台雁。
石溪月公同往。
瑞岩
时云巢领住持事。
留分座。
忽夜。
梦伟衣冠者。
持把见授。
翼日。
明州清凉专使至。
师受请入院。
见所设伽蓝神。
其姓衣冠。
与所梦无异云。
上堂。
遂为破庵拈香。
以示法切得旨深也。
嗣迁焦山雪窦。
被旨移育王。
径山
最久。
虽两丁火厄。
而旋复旧观。
号法席全盛
理宗尝召师。
入慈明殿。
升座说法。
上亲御垂听大悦。
佛鉴禅师号。
并金襕僧伽黎。
淳祐戊申秋
筑室明月池上。
榜曰退耕。
乞老于朝。
而旧疾适作。
三月旦升堂别众。
至十五日
区画后事。
亲遗表。
及遗书十数封。
言笑如平时。
其徒以遗偈为请。
乃执笔疾书云。
来时空索索。
去亦赤条条。
更要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项而逝。
无准禅师者。
讳师范
蜀都雍氏子也。
九岁依阴平山沙门
试经。
目不遗炤绍。
熙五年。
具戒访道。
乃求坐禅诀于老宿尧公。
有信入。
即出峡。
谒佛炤光禅师
光曰。
生缘何处。
对曰。
剑州
曰。
带得剑来么。
师便喝。
光笑曰。
乌头子也乱做。
又过灵隐
密庵禅师
密庵不易见乃入破庵先首座之室。
与语。
阴奇之。
一日要师游石笋庵。
道者问。
胡狲子捉不住时如何。
答曰。
如风吹水自然成纹。
师恍然大彻。
失声曰。
诺。
大喜而归。
师遂事先公
赴穹窿。
以师深得玄要主宾之旨。
可倚重正宗也。
先公移居卧龙。
师辞。
天台
寻开法明州清凉。
以香酬破庵先公
于是吴越知名。
师初寓瑞岩
梦伟衣冠者持授。
师及至清凉。
见伽蓝像。
即向所梦者也。
乃神之姓焉。
三年迁焦山
次三年迁雪窦。
大名者皆归之。
乃示众曰。
面面相看。
眼眼厮觑。
衣外别传。
有甚凭据。
到却门前刹竿著。
凤栖不在梧桐树。
又曰。
[一/几][一/几]地思量。
无可得思量。
无可思量处。
真个好思量。
大庾岭头逢六祖
鳌山店上见曾郎。
又曰。
贼火相逢恰五更。
现成赃物不须争。
暗中多少都分了。
天晓依然各自行。
又曰。
日面月面突出难辨。
拟欲抬眸空中两片。
师居雪窦三年。
诏补育王。
又三年。
径山
居无何。
径山燬。
知事者惧。
师引咎自归。
一众咸安
师整顿荒基。
说法如故。
仍请希叟为副寺。
退耕为监院
别山智为化主。
雪岩钦为座元。
未久寺成。
朝旨召入慈明殿升座。
师举宾头卢尊者赴阿育王宫因缘。
乃曰。
君王一语出如纶。
尊者眉毛八字分四海风清烟浪静。
碧天无际水无垠。
上大悦。
赐金纹袈裟。
号佛鉴禅师
六年径山复燬燬之夕。
风雨暴作。
师端座别舍。
漠然不问。
且笑且吟曰。
雨散云收后。
崔嵬数百峰。
王维虽妙手。
难落笔头踪。
仍结茅安众
寺复成。
又去四十里。
别筑万年。
正续以憩。
云水不远。
复建精舍为归藏所。
藏前后所赐宸翰。
敝室左右奉祖师。
世香火。
或期诞讳。
必为饭僧佛事。
以赞冥福。
盖蜀乱。
师之祀绝矣。
故祠之上。
闻嘉叹赐。
名圆炤庵。
淳祐戊申
又小筑于明月池上。
为退休计。
师腊既高。
纶音次序。
存问不间。
师惟历书古德机缘。
谢对而已。
大宾过山。
师独揭心宗要领。
间咨南比国运。
师俯首一默而已。
己酉三月望
升座曰。
山僧既老且病。
无力得与诸人东语西话。
今日勉强出来。
从前所说。
不到底尽情向诸人。
面前抖擞了也。
乃起抖衣曰。
是多少。
遂区嘱后事。
复手书达上言别。
上遣中使慰问后事。
师曰来时空索索。
去时赤条条。
更欲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寂。
塔于圆照庵。
嫡嗣雪岩钦禅师
赞曰。
南堂谓。
师居五峰。
法席之盛。
不下妙喜时也。
众多粮少。
而重罹回禄。
不无奔走四方之劳。
想见其曲折。
苟非以荷负正宗为心。
则安能籧篨若此。
呜呼南堂其知言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师范字无准梓潼雍氏子也。
年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读书过目成诵。
绍熙六年,始游成都,谒正法尧,问坐禅工夫,尧曰:“禅是何物?
坐的是谁?
于是昼夜体究。
一日,偶提前话有省。
明年,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照问:“何处人?
”曰:“剑州
”又问:“带得剑来么?
便喝。
佛照笑曰:“这乌头子也乱做。
”师贫,无资薙发,故人目之曰乌头子
破庵灵隐侍次,有一道者破庵:“猢狲子捉不住奈何?
”庵曰:“用捉作么?
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于言下大悟
未几,同月石溪公天台雁宕,时雪峰云住瑞岩,留之分座,夜梦一伟人手持把,授与
次日,明州清凉寺专使来迎,方入院,见伽蓝神牌书姓,其衣冠与梦所见无异。
住三年迁焦山,次雪窦,复主阿育王,久之补双径。
无何,召入大内修政殿,说法称旨,赐金襕衣,加“佛鉴禅师”之号。
径山,其殿宇再燬于火,皆复新之。
又去寺四十里,筑室百楹,额曰“万年正续”。
次于其西数百步结庵,为归藏之所。
又建重阁其上,藏朝延所赐御翰。
其先世居蜀,遇乱绝嗣,乃于山中设祠,祀其所生祖父,事闻于朝,赐额曰“圆照”,以徵其孝思。
宋淳祐戊申,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
是年三月日,疾作,遂升座谓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与诸人东语西语,今勉强出来,将从前说不到的尽情向诸人倾吐。
”遂起身披衣曰:“是多少?
”便归方丈。
十五日,集众亲书遗表书数十言,而与客言笑如平时。
至夜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时赤条条。
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逝。
停龛二七日,遗表上闻,帝遣中使降香,赐币帛,塔于圆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伯庠宋 1106 — 11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73 【介绍】: 宋济南章丘人,南渡后居明州鄞县字伯礼
王次翁子。
高宗绍兴二年进士
明州教授,累擢侍御史,直言敢谏,抨弹所及,无丝毫顾忌。
历知阆州夔州温州,以治绩闻。
平生博览载籍,至老未尝释卷。
有《历山集》、《云安集》、《资治编年》、《宏词集要》、《夔路图经》等。
全宋诗
王伯庠(一一○六~一一七三)字伯礼,祖籍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迁居鄞县(今属浙江)次翁子。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
明州教授通判平江府侍御史,知阆州夔州温州
孝宗乾道九年卒,年六十八。
有《历山集》、《云安集》,均佚。
事见《攻愧集》卷九○《侍御史王公行状》。
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王伯庠(一一○六——一一七三)字伯礼,本贯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南渡后移居鄞县(今浙江宁波)次翁子。
绍兴二年进士第,为吉州左司理参军
教官,改明州州学教授,充左宣教郎、直秘阁
绍兴十四年,授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
通判平江军府,徙镇江
乾道初,除户部左曹郎官,擢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历知、温诸州。
乾道九年,终于州治,年六十八。
著有《历山集》、《云安集》、《奏议告谋》、《资治编年》、《宏词集要》、《夔路图经》等。
楼钥侍御史左朝请大夫秘阁致仕王公行状》(《攻愧集》卷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希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工画。
高宗绍兴初,遇郝章阆州,尽得其法。
后每出新意,辄过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楚文
全宋诗
释楚文,住安吉州乌镇寿圣院。
南岳下十三世,保宁勇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惠卿北宋 1032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吉甫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
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
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同修《三经新义》。
知谏院,为翰林学士
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
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
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
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
有《庄子解》及文集。
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
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
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
十年,知延州
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
哲宗元祐初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
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
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卷三)。
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大名
五年(一一○六)知杭州
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致仕。
政和元年卒,年八十。
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
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
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
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
知谏院,为翰林学士
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
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
元丰五年单州六年太原
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
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
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
崇宁五年,复知杭州
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
政和元年卒,年八十。
开府仪同三司
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
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
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段缝北宋
全宋诗
段缝字约之上元(今江苏江宁)人(《金陵诗徵》卷五)。
神宗熙宁中职方员外郎出知兴国军永兴县。
元丰初,改屯田郎中润州,又易泰州,未赴,改通判阆州,以家贫多病不能远适,乃求分司,遂以朝散大夫致仕。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王觌荐,诏落致仕,差管勾宫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八、三九五)。
全宋文·卷一○四五
段缝字约之,家于江宁(今江苏南京)
至和元年太常博士永丰县
熙宁中职方员外郎兴国军,尝论免役不便。
屯田郎中润州
元丰初泰州谏官蔡确论其尝诋毁新政,改通判阆州
以家贫多病不愿远适,乃求分司,遂以朝散大夫致仕。
元祐二年,以王觌荐差管勾宫观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八,《景定建康》卷四二,雍正《江南通志》卷一九,《续资治通鉴》卷三九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开南宋 1183 — 1260
全宋诗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
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
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
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
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
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末附《行实》,又见《西天目山志》。
 释慧开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偈颂、《禅宗无门关》中的颂古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字无门俗姓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幼出家,从天龙肱和尚受业,继谒月林师观得法。
嘉定间安吉报国寺,历迁龙兴天宁寺、黄龙翠岩、苏州开元、灵岩镇江焦山金陵保宁等刹。
淳祐间还里居西湖北山
有旨入内演法,赐号佛眼禅师,就其居地建护国仁王寺
著有《禅宗无门关》一卷,其弟子辑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今并存。
事迹见《语录》末小传,《补续高僧传》卷一九。
慧开
字无门
杭之良渚人。
俗姓梁
母宋氏。
礼天龙肱和尚
为受业师。
月林观公法于万寿。
师同石霜印公。
往谒之。
林令看无字话。
六年迥无入处。
乃奋自尅责。
誓云。
若去睡眠。
烂却我身。
每至困剧时。
廊下行道。
以首触露柱。
一日在法座边立。
忽闻斋鼓声有省。
成偈云。
青天白日一声雷。
大地群生眼豁
万象森罗齐稽首。
须弥𨁝跳舞三台
入室通所得。
林叱曰。
何得见神见鬼。
师便喝。
林亦喝。
师又喝。
自此机语吻合。
嘉定间
出世住安吉报国。
龙兴天宁。
黄龙翠岩。
苏之开元灵岩
镇江焦山
金陵保宁
淳祐间
还里。
西湖北山林木幽荫处。
乐而居之。
有石自山趾斗折而上。
𥓂砑不合如砺。
师之来其下。
划然出泉。
色绀而甘。
洌澄若重渊。
言者谓。
师自黄龙移是山。
盖龙随师锡而归也。
遂呼其石处。
黄龙洞
而峰为黄龙峰。
是凡夏雨初霁。
有物蜿蜒松上。
气茀茀而黄。
其黄龙焉。
时境内大旱。
少保孟珙
丞相吴潜郑清之
奏师道行。
致泉自涌龙时现。
必能为苍生救枯槁也。
有旨。
召入文德殿演法。
师升座。
无所说唯嘿坐。
雨应时大作。
远近普洽
上喜甚。
问何以致是。
师曰。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上悦。
赐号佛眼禅师
被以金缕伽梨。
敕祠黄龙。
曰灵济侯。
于黄龙峰下。
建护国仁王寺
平江官田三千亩。
命师开山。
师形体矬小。
其赴召也。
指日众。
而后踰阈。
施重墄于座级而升焉。
朝士多窃笑之。
师誓弘法教。
惟自讳报身不伟。
洞之颠。
有玉峰一片。
削成插天。
莹如脂肪。
高二丈馀。
因命工肖己形。
长丈许。
飞云隐其足。
缘背光𦦨蔚起。
凿龙首蟠。
绕右向虚。
左窦可俛入。
前施案焉。
皆就石势镂之。
幻若从地涌出。
而登坐于空中者。
私祝云。
愿后有身视此。
师迁化之夕。
钱塘孙氏妇。
梦一僧篝灯。
自称开道人
寄宿。
翼日产男子。
后为大禅师
中峰本公也。
师法嗣为永嘉见和尚
高峰语石屋云。
温有瞎驴。
是也。
亦为大宗匠。
不坠家声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宝印南宋 1109 — 1190年12月7日
全宋诗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峰,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
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峰。
圆悟昭觉,留三年。
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
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南迁,乃西还。
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
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
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
谥慈辩
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
事见《渭南文集》卷四○《别峰禅师塔铭》,《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今录诗三十九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宝印(一一○九——一一九○)字坦叔,号别峰,俗姓李龙游(今四川乐山)人。
世居峨嵋之麓。
从德山院清远道人得度,又从中峰密印禅师得悟。
临邛广汉崇庆武信东禅、成都龙华眉山中岩诸寺,复住金山
淳熙七年敕住径山
十年孝宗制赐《圆觉经注》。
绍熙元年卒,年八十二。
谥曰慈辩,塔曰智光,庵曰别峰。
门人集有《语录》。
陆游撰《别峰禅师塔铭》(《渭南文集》卷四○)。
释宝印号别峰。
嘉州李氏子也。
幼通六经长穷七史。
忽厌尘俗志慕竺坟。
从德清素和尚得度。
往听华严起信尽得旨。
觉劳算沙终非解脱。
遂依中峰密印民禅师
密印举。
僧问岩头。
起灭不停时如何。
岩叱曰。
是谁起灭。
师闻大悟
圆悟昭觉
遣师往省。
随众入室。
悟问。
从上诸圣以何接人。
师竖起拳。
悟曰。
此是老僧
用底何者。
是从上诸圣用底。
师以拳挥之。
悟亦举拳。
相交大笑而止。
又谒大慧径山
慧问。
甚处来。
西川
慧曰。
未出剑门关
与汝三十棒了也。
曰不合起动和尚
慧忻然。
后出奉诏住雪窦
淳熙七年秋召师问道。
赐肩舆入选德殿
帝曰。
三教圣人本同。
这个理否。
对曰。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初无二也。
帝曰。
但圣人所立门户则不同耳。
孔子性以中庸设教。
曰。
非中庸何以安立世间。
故法华云。
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华严云
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
帝曰。
今时士大夫学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语言。
不见夫子之道不识夫子之心。
惟释氏禅宗不以文字教人。
直指心源顿令悟入。
不乱于生死之际。
此为殊胜。
曰。
非独后世不见夫子之心。
尝见孔门颜子号为具体
尽平生力量只道得个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竟捉摸不著。
而夫子分明八字打开向诸弟子道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也。
以此观之。
夫子未尝回避诸弟子。
而诸弟子自蹉过了也。
张商英曰。
吾学佛然后能知儒。
此言实为至当。
帝曰。
朕意亦谓如此。
帝又问。
庄子若何如人。
曰。
只是佛法中小乘声闻以下人也。
盖小乘厌身如桎梏。
弃智如杂毒。
化火焚身入无为界。
即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槁木。
心固可使如死灰。
若大乘人则不然。
度众生尽方證菩提。
正如伊尹所谓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有一夫不彼其泽者。
若已推而内沟中也。
帝大悦诏住径山
开堂曰。
三世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
收百千万亿句秖在一句。
祖师门下半句也无。
秖恁么合吃多少痛棒。
诸仁者且道。
诸佛是祖师是。
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
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时俱是一时俱不是。
颟顸不少。
且截断一句作么生道。
良久曰。
大虫里纸帽。
好笑又惊人。
十年二月帝注圆觉经。
赐师命作叙流行。
绍熙元年十一月往见智策禅师决别。
问行日。
师曰。
水到渠成。
索纸书
十二月初七夜鸡鸣时九字。
果至期而化。
留七日颜色明闰发长顶温葬全身于西冈。
谥曰慈辩
塔曰智光
号别峰。
嘉州李氏子也。
幼通六经。
长穷七史。
忽厌尘俗。
志慕竺坟。
从德清素得度。
往听华严起信。
尽得旨。
觉劳算沙。
终非解脱。
遂依中峰密印民禅师
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
岩叱曰。
是谁起灭。
师闻大悟
圆悟昭觉
遣师往省。
随众入室。
悟问从上诸圣。
以何接人。
师竖起拳。
悟曰此是老僧用底。
何者是从上诸圣用底。
师以拳挥之。
悟亦举拳相交。
大笑而止。
又谒大慧径山
慧问甚处来。
西川
慧曰。
未出剑门关
与汝三十棒了也。
曰不合起动和尚
慧忻然。
后出。
奉诏住雪窦
淳熙七年秋
召师问道。
赐肩舆入选德殿
帝曰。
三教圣人。
本同这个理否。
对曰。
譬如虚空。
东西南北。
初无二也。
帝曰。
但圣人所立门户则不同耳。
孔子以中庸设教。
曰。
非中庸。
何以安立世间。
故法华云。
治世语言。
资生业等。
皆与实相。
不相违背。
华严云
不坏世间相。
而成出世法。
帝曰。
今时士大夫学孔子者。
多只工文字语言。
不见夫子之道。
不识夫子之心。
惟释氏禅宗。
不以文字教人。
直指心源。
顿令悟入。
不乱于生死之际。
此为殊胜。
曰。
非独后世不见夫子之心。
尝见孔门颜子。
号为具体
尽生平力量。
只道得个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竟捉模不著。
而夫子分明八字打开。
向诸弟子道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也。
以此观之。
夫子未尝回避诸弟子。
而诸弟子自□□了也。
张商英曰。
吾学佛。
然后能知儒。
此言寔为□□。
帝曰。
朕意亦谓如此。
帝又问。
庄子何如人。
曰。
只是佛法中小乘。
声闻以下人也。
盖小乘厌身如桎梏。
弃智如杂毒。
化火焚身。
入无为界。
即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槁木。
心固可使如死灰。
若大乘人则不然。
度众生尽。
方證菩提。
正如伊尹
所谓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有一夫不被其泽者。
若己推而内诸沟中也。
帝大悦。
诏住径山
开堂曰。
三世诸佛。
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
收百千万亿句。
祇在一句。
祖师门下半句也无。
祇恁么合吃多少痛棒。
诸仁者。
且道诸佛是。
祖师是若道佛是。
祖不是。
祖是。
佛不是。
取舍未忘。
若道佛祖一时俱是。
一时俱不是。
颟顸不少。
且截断一句。
作么生道。
良久曰。
大虫裹纸帽。
好笑又惊人。
十年二月
帝注圆觉经。
赐师命作叙流行。
绍熙元年十一月
往见智策禅师决别。
问行日。
师曰。
水到渠成。
索纸书
十二月初七夜鸡鸣时九字。
果至期而化。
留七日。
颜色明闰。
发长顶温。
葬全身于西冈。
隘曰慈辩
塔曰智光
峰禅师
名宝印
字坦叔
生为龙游李氏子
世居峨嵋之麓。
少而奇警。
然不喜在家。
从德山院清远道人得度。
自成童时。
已博通六经及百家之说。
至是。
复从华严起信诸名宿。
穷源探赜。
不高出同学不止。
密印禅师民公。
说法于中峰道场。
乃挈一笠往从之。
一日密印举。
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
头叱曰是谁起灭。
师豁然大悟。
自是锋不可触。
密印恨相得之晚。
圆悟自南归成都昭觉
乃遣师往省。
因随众入室。
圆悟举从上诸圣以何法接人。
师举起拳。
圆悟曰。
此是老僧用者。
孰为从上诸圣用者。
师即挥拳。
圆悟亦举拳相交。
大笑而罢。
圆悟叹异之曰。
是子。
他日必类我师。
留昭觉三年。
密印犹在中峰。
以堂中第一座致师。
师辞。
密印大怒曰。
我以法得人。
人不我传。
尚何以说法。
为欲弃众去。
众皇恐亟趋昭觉。
罗拜恳请。
圆悟亦助之请。
始行。
道望日隆。
学者争归之。
圆悟密印
不能掩也。
久之。
南游历见诸大禅老。
最后扣妙喜径山
为师独扫一室
堂中皆大惊。
妙喜南迁。
师亦西归。
始住临邛凤皇山。
举香。
密印
道既盛行。
筑都不会庵。
竹幽邃。
暇日名胜毕集。
师一言。
皆自谓意消稍或间阔。
辄相语曰。
吾辈鄙吝萌矣。
其道德服人如此。
俄复下硖挟金陵
应庵华方住蒋山
馆师于上方。
白留守张公焘。
举以代己。
师闻。
即日发去。
陈丞相俊乡来。
金陵
保宁延师。
俄徙京口金山。
学者倾诸方。
金山自兵乱后。
虽屡葺莫能成。
至是始复大兴。
如承平时。
而有加焉。
时居此山。
鲜踰三年者。
师独安坐十五夏。
魏惠宪王牧四明
虚雪窦来请。
住四年。
乐其山林。
有终老之意。
而名益重。
被敕住径山
淳熙七年五月也。
七月行在所
寿皇降中使
召入禁中。
以老病足蹇。
赐肩舆于东华门内。
赐食于观堂
引对于选德殿
赐坐劳问良渥。
师目举古宿云。
透得见闻觉知。
受用见闻觉知。
不堕见闻觉知。
上悦。
毕其说乃退。
后十馀日。
又命开堂于灵隐山。
中使赍赐御香。
恩礼备至。
十年二月。
上制圆觉经注。
遣使驰赐。
且命作序。
师老益厌住持事。
门人惧其远游不返。
相与筑庵于山北俟其归。
光宗在东宫
书别二大字榜之。
十五年
奏乞养疾于别
得请。
明年
光宗受内禅。
取向取赐宸翰。
识以御宝。
复赐焉。
绍熙元年冬十一月
忽往见嗣住山智策告别。
问行日。
师曰。
水到渠成。
归取幅纸大书曰。
十二月七日夜鸡鸣时。
如期而化。
奉蜕质。
返寺之法堂。
七日
颜色精明。
须发皆长。
顶温如沃汤。
是月十四日
葬于别之西冈。
寿八十有二。
腊六十有四。
得法弟子实繁。
指不能一二屈。
慧绰者。
山阴氏子
当以荫得官辞之。
从师祝发。
得记莂。
遁迹岩岫。
终身不出。
师既示寂。
上为敕有司。
定谥曰慈辩
塔曰智光
庵曰别
极方外之宠。
师说法数十年。
所至门人。
集为语录。
晚际遇寿皇。
被宸翰咨询法要。
皆对使者具奏。
别具行世。
此不悉著。
宝印禅师者。
嘉州人
号别峰。
初业儒。
弃儒剃染。
业华严。
又弃华严。
华藏民禅师
悟明心要。
其祖圆悟每誉之谓。
有超师之略。
印之名遂著。
乃通谒于妙喜
自称西川法侄
径山多士。
窃笑之。
妙喜问曰。
未出剑门关
与你三十棒了也。
遂展拜曰。
不合起动和尚
妙喜忻然。
顾左右曰。
你们骑马趁不及。
是日万指。
丛林为之震动。
于是西还开法。
而两川素称义虎之雄者。
皆从游。
仍慰其开讲曰。
宗教无二致。
而公白岐耳。
公以无欺心而演教。
教中之宗也。
我以无欺心而弘宗
宗中之教也。
我佛初转四谛于鹿苑
而憍陈如乃无欺之首也。
后拈枝花于灵峰
而迦叶乃无欺之终也。
故其间谈经三百馀会。
皆以无欺法。
而利无欺众。
公但自反能无欺乎。
既无欺矣。
以无欺舌而流无欺教。
则教与宗。
是一是二乎。
惟诸公勉之。
又出峡。
住持保宁
次迁金山
金山移雪窦。
自雪窦补双径。
其众盛矣。
尝示众曰。
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
转四谛法轮。
憍陈如比丘最初悟道。
真净拈云。
今日新丰洞里。
秖转个拄杖子。
遂拈拄杖卓左边云。
还有最初悟道者么。
若无丈夫。
自有冲天志。
莫向如来行处行。
遂喝一喝。
下座。
若是上座不然。
今日向凤凰山里。
初无工夫。
转四谛法轮亦无气方。
转拄杖子。
秖教诸人。
行须缓步。
语要低声。
何故欲得不招无间业。
莫谤如来正法轮。
又曰。
三世诸佛。
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
收百千万亿句只在一句。
祖师门下半句也无。
祗恁么合。
吃多少痛棒。
诸仁者。
且诸佛是祖师是。
道祖是佛不是。
佛是祖不是。
取舍未忘。
道祖佛一时是。
佛祖一时不是。
颟顸不少。
且截断一句。
作么生道。
大虫裹纸帽。
好笑又惊人。
又曰。
将心除妄。
妄难除。
即妄明心道转。
纡桶底趯穿。
无忌讳等閒。
一步一芙蕖
年迈。
日常宴坐。
匡床颓然。
一老比丘士夫访拜床下。
爱慕倍于父母。
孝宗皇帝知而召之。
以足疾。
辞不奉诏。
赐肩舆。
东华门内。
迎入选德殿
初礼臣议。
朝仪及见。
直登榻跏趺。
群臣皆失色。
喜其真率。
乃问圆觉之旨。
随机酬对。
默有契。
辄注圆觉经。
撰经首之序。
自是东华门禅师舆。
以备顾问。
十五年冬
力请庵居。
绍熙改元
过访智策禅师
兼与言别。
问行日。
曰。
水到渠成。
归索纸书十二月初七夜
鸡鸣时。
如期而化。
奉蜕质。
返寺之法堂。
七日
颜色明润。
发长顶温。
七日择退居之西冈而閟焉。
谥慈辨禅师
塔曰智光
赞曰。
民禅师义坛之翅虎也。
一入昭觉之门。
翻然易辙与夫抱英敏之姿。
负昂藏之表甘。
若捉月之猿。
趋阳之鹿者。
岂非日劫相倍乎哉师。
以己愈之方。
施之别峰印
自然水乳合。
而针芥投。
为万古我慢之正鉴。
是则西山亮
何足为多耶。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宝印,字别峰,嘉州李氏子也。
幼通六经,长穷七史。
忽厌尘俗,志慕竺典,乃从德清素得度。
往听《华严》、《起信》尽得旨,觉劳算沙,终非解脱,遂依中峰密印民禅师
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
”岩叱曰:“是谁起灭?
大悟
圆悟昭觉,遣往省,随众入室,悟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
竖起拳。
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何者是从上诸圣用底?
以拳挥之,悟亦举拳相交,大笑而止。
又谒大慧径山,慧问:“甚么来?
”曰:“西川
”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
”曰:“不合起动尊者。
”慧欣然。
后住雪窦
淳熙七年秋,召问道,赐肩舆入选德殿,帝曰:“三教圣人本同这个理否?
”对曰:“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初无二也。
”帝曰:“但圣人所立门户则不同耳,如孔子性以中庸设教。
曰:“非中庸如何安立世间?
故《法华》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华严》云‘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
’”帝曰:“今时士大夫学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语言,不见夫子之道,不识夫子之心。
惟释氏禅宗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顿令悟入,不乱于生死之际,此为殊胜。
曰:“非独后世不见夫子之心,尝见孔门颜子,号为具体,尽平生力量,只道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竟捉摸不著,而夫子分明八字打开,向诸弟子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也。
’以此观之,夫子未尝回避诸弟子,而诸弟子自错过了也。
张商英曰:‘吾学佛,然后能知儒。
’此言实为至当。
”帝曰:“朕意亦谓如此。
”帝又问:“庄子若何如人?
曰:“只是佛法中小乘声闻以下人也。
盖小乘厌身如桎梏,弃智如杂毒,化火焚身入无为界,即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稿木,心固可使如飞灰。
若大乘人则不然,度众生尽方證菩提。
正如伊尹所谓:‘予,天民之先觉者也,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有一夫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沟中也。
’”帝大悦,诏住径山
开堂曰:“三世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收百千万亿句秪在一句,祖宗门下半句也无,秪恁么合吃多少痛棒?
诸仁者,且道诸佛是?
祖师是?
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时俱是,一时俱不是,颟顸不少,且截断一句,作么生道?
”良久曰:“大虫裹纸帽,笑人又惊人。
”十年二月,帝注《圆觉经》赐印,命作叙流行。
绍熙元年十一月,往见智策禅师诀别,问行日,曰:“水到渠成。
”索纸书云:“十二月初七夜,鸡呜时也。
”果至期而化,留七日,颜色明润,发长顶温,葬全身于西冈。
谥曰“慈辩”,塔曰“智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日益
全宋诗
释日益保宁勇禅师法嗣(《宋诗纪事》卷九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直
全宋诗
释善直号一庵德安云梦(今属湖北)人。
初参宗杲回雁峰下。
住白兆、保宁,迁建康府蒋山寺
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